第794章 契此和尚-《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》
第(3/3)页
这年长僧人见摩诃点头,也是说道:“关于《楞严经》中‘七处征心’之说,我反复研读,仍是似懂非懂。”
“还请师兄为我解惑。”
摩诃微微眯眼,陷入沉思。
少顷,他起身走到窗边,指着窗外的青山绿水,说道:
“师兄,你看这世间的一切,山是山,水是水,可在我们心中,它们又是什么呢?”
那弟子顿时一愣:“山不就是山,水不就是水么?”
磨合摇了摇头,继而说道:“所谓的‘七处征心’,就是要我们寻找这颗‘心’究竟在哪里。”
“它不在身内,不在身外,亦不在中间。”
“因为我们的心,本就如同这虚空,无所不在,又无所可寻。”
“我们执着于寻找一个具体的‘心’,就如同在水中捞月,终究是一场空。”
那弟子听后,微微点头,口中喃喃自语:
“不在内,不在外,不在中间……原来如此,多谢师兄指点迷津。”
日子一天天过去,摩诃在藏经阁中为众多弟子答疑解惑,
他的讲解深入浅出,旁征博引,不仅让弟子们对佛法理解更甚,也让他在寺中的声望日益提高。
而主持听闻弟子们对摩诃的赞誉后,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,
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:“契此果然不负所望,假以时日,必能在佛法上有大成就。”
在寺庙中,日子如潺潺流水般悄然逝去。
摩诃每日于此,于晨钟暮鼓间修行,在青灯古佛旁参悟,为弟子们不断阐述经文要义,
并且有时候,就连主持都找他阐释经文。
甚至于还有其他寺庙的僧人听闻后,因惊奇而赶来和摩诃坐而论道。
因此,摩诃逐渐开始声名大噪,连着他所在的“佛隐寺”也出了名,
甚至于还有传言遁出,说“佛隐寺”有真佛下得凡尘,隐没其中,方才取得此名。
对于此,摩诃只不过是一笑了之,并不太在意。
不过这也让佛隐寺的香火逐渐旺盛,每日前来烧香拜佛的普通人比起昔日,不知道多了多少。
这一日,摩诃像往常一样,在藏经阁内翻阅经文。
他身着朴素的僧袍,在书架间缓缓踱步,
而后挑选了一本经文,静静地坐了下来。
他轻轻地翻开经文,目光逐字逐句地扫过字里行间。
经文所述,乃是业果。
那一行行关于因果循环、业力相报的阐述,
平日让他看来,并无什么,
但今日让摩诃看来,却是如同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,在他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。
摩诃看到此,脑海中突然闪过许多画面。
那些曾经在梵教时的过往,那些血腥的场景、扭曲的教义,
以及被因他而受伤的无数生灵,不禁让他长长唏嘘。
他仿佛又看到了鲜血四溅,哀嚎遍野,
无数无辜的生命,直接或是间接地因为他而消逝。
即便那虽说是因为罪业头骨控制了他的本心,但是这么些年以来,摩诃也是无法忘却。
那些罪孽如同枷锁,让他在无数个夜晚辗转难眠。
他深知,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,不是一句被控制就能轻易抹去的。
摩诃此时也是突然心生一个想法,那就是写一本属于自己的经文!
他渴望能以一种方式,洗去身上的罪孽。
他希望通过书写,将自己的忏悔、对业果的理解以及对佛法的感悟都记录下来,
不仅是对自己过往罪行的反思,更是希望能为他人提供一些警示和指引。
这个念头一旦产生,便如一颗种子在他心中迅速生根发芽。
摩诃取出一本空白的经卷,放在书桌上。
他坐了下来,静静地凝视着那洁白的纸张,思绪却飘向了远方。
他回忆着自己的一生,从曾经的迷失到如今的觉醒。
摩诃蘸了蘸墨汁,然后缓缓地在纸上落下第一笔。
毛笔与纸张接触的瞬间,发出轻微的沙沙声。结
合自己的过去,他提笔写下“忏业经”三个大字。